中新网济南11月30日(吕妍)第十四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30日在济南举行,旨在总结中华文化学院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研讨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思路举措,提升中华文化学院整体合力,推动构建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创新发展联合体。
第十四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30日在济南举行。吕妍 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吉林在致辞中表示,各地社院要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坚持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共识,始终坚持将中华文化学院职能在社院各项工作中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要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广泛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孙继业表示,近年来,山东坚决扛起文化大省责任担当,深耕人文沃土,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他认为,山东中华文化学院要在中华文化学院的有力指导下,充分发挥齐鲁文化优势,主动服务大统战工作格局,自觉担负起文化使命,在学悟“两个结合”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讲好时代故事中深化文化浸润,在创新山东实践中推动文明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作工作报告时表示,近两年来,中央社院和各地社院积极开展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抓好共识教育重点领域,促进中华文化教育提质增效;发挥科研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助推文明交流互鉴,展现了新气象新作为。
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孙传尚主持开幕式。会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等专家作主旨演讲。与会代表还就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展开讨论,8家地方中华文化学院代表进行典型经验交流。(完)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记者 缪璐 高志苗)庆祝上海普陀女足成立30周年活动30日举行,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表示:“普陀区已成为全国女足人才培养的一块高地,普陀足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中国足球协会命名的首批女足青训中心。”
自1993年在金沙江路小学诞生上海市普陀区第一支女子足球队,普陀女足至今已走过了30年风雨历程。30年来,普陀女足重视青训,大胆探索出体教融合“一条龙”体系建设的“普陀模式”,培养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女足名将。
11月30日,庆祝上海普陀女足成立30周年活动举行。(上海普陀区体育局供图)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路发展壮大,普陀女足30年来蓬勃发展、硕果累累,除了一直深耕在基层的教练员,还打造了以金沙江路小学女足为龙尾、梅陇中学女足为龙身、曹杨二中女足为龙头的“一条龙”梯队培养模式。
这三所学校在普陀女足的成长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启蒙兴趣,初中学训兼顾,高中冲刺未来。活动现场,来自三所学校的校长也从女足姑娘的学龄特点谈及了“一条龙”培养模式下学校需要发挥的作用。
据介绍,小学阶段最关键的是重视启蒙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接触足球、了解足球、参与足球,种下“足球”的种子,在“龙尾”阶段形成女足人才“蓄水池”;中学阶段需帮助学生树立起“两腿走路”意识,充分保障训练的同时不让文化课拖后腿,通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反哺女足队员更好地成才。到了高中阶段,“龙头”曹杨二中则将继续深化足球专项化课程,把每一个热爱踢球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开始开会的时候都是在讲男足,女足一句不提。”上海市普陀女足教练钱惠回忆最开始走上普陀女足青训教练这个岗位时,内心的最大感触“不是觉得苦”,而是“觉得不被重视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因此她埋下理想,要把女足搞上去,让女足不拖男足的后腿,“我想让她们两条腿走路,我要对孩子家长负责,我就是以这样的心态去干这个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普陀女足不仅培养出来了以前女足国脚赵丽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运动员,还有以顾丽娟、陆云、徐雯佳等普陀女足姑娘为代表的年轻一代青训教练,她们出自于普陀女足,退役后又全身心投入到普陀女足青训事业中,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传承”的意义。
“金沙江路小学是我足球梦想开始的地方,”赵丽娜谈起小时候的踢球时光,特地谈及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假设没有那一段时间沉下心来日复一日地练习,现在一定会比别人差一些,也不会打磨出后来正确的训练态度。”
对于普陀女足下一个十年的愿景,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局长顾薇玲表示,“希望通过普陀女足的发展,能带动青少年体育全面壮大,在下一个十年,让全区青少年在体育运动的促进下,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