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大连11月30日电 (记者 杨毅)由中车大连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中速大功率12V240H-DFA型氨燃料发动机,11月30日在辽宁大连点火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突破并掌握了氨燃料发动机的关键技术。
11月30日,由中车大连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中速大功率12V240H-DFA型氨燃料发动机在辽宁大连点火成功。中新社记者 杨毅 摄
所谓氨燃料发动机,就是使用氨作为燃料的发动机。氨燃料不含碳,容易液化存储,是能源转型最有潜力的脱碳燃料之一。而在氨燃料船舶领域,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发达国家正在抓紧开发氨动力的拖轮。此次中车大连公司研制的氨燃料发动机,将装用至拖轮中,并力争成为全球首个氨燃料新造船舶项目。
作为国内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这台氨燃料发动机单缸功率可达208千瓦,氨能占比85%。该款氨燃料发动机设有爆震控制、失火控制,能够实现柴油喷射、氨气喷射和安保独立控制。相比于传统的纯柴油发动机,这台氨燃料发动机可降低碳排放80%,排放满足国标二阶段标准。
大连中车柴油机公司总经理李毅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氨燃料发动机在功率等级、经济性、排放、技术和可靠性等诸多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研发团队突破了发动机燃烧、控制、排放、安全保护等众多技术难题,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李毅聪表示,氨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标志着氨动力科研专项取得阶段性技术成果,代表中国掌握了氨燃料发动机的核心关键技术,为推广绿色低碳交通方式提供了新路径。
此次点火成功后,未来还将进行燃烧优化、材料可靠性分析等工作,预计2024年下半年,该氨燃料发动机将装用至国内首艘氨燃料拖轮中,实现氨燃料发动机示范性应用。(完)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记者 缪璐 高志苗)庆祝上海普陀女足成立30周年活动30日举行,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表示:“普陀区已成为全国女足人才培养的一块高地,普陀足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中国足球协会命名的首批女足青训中心。”
自1993年在金沙江路小学诞生上海市普陀区第一支女子足球队,普陀女足至今已走过了30年风雨历程。30年来,普陀女足重视青训,大胆探索出体教融合“一条龙”体系建设的“普陀模式”,培养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女足名将。
11月30日,庆祝上海普陀女足成立30周年活动举行。(上海普陀区体育局供图)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路发展壮大,普陀女足30年来蓬勃发展、硕果累累,除了一直深耕在基层的教练员,还打造了以金沙江路小学女足为龙尾、梅陇中学女足为龙身、曹杨二中女足为龙头的“一条龙”梯队培养模式。
这三所学校在普陀女足的成长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启蒙兴趣,初中学训兼顾,高中冲刺未来。活动现场,来自三所学校的校长也从女足姑娘的学龄特点谈及了“一条龙”培养模式下学校需要发挥的作用。
据介绍,小学阶段最关键的是重视启蒙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接触足球、了解足球、参与足球,种下“足球”的种子,在“龙尾”阶段形成女足人才“蓄水池”;中学阶段需帮助学生树立起“两腿走路”意识,充分保障训练的同时不让文化课拖后腿,通过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反哺女足队员更好地成才。到了高中阶段,“龙头”曹杨二中则将继续深化足球专项化课程,把每一个热爱踢球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开始开会的时候都是在讲男足,女足一句不提。”上海市普陀女足教练钱惠回忆最开始走上普陀女足青训教练这个岗位时,内心的最大感触“不是觉得苦”,而是“觉得不被重视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因此她埋下理想,要把女足搞上去,让女足不拖男足的后腿,“我想让她们两条腿走路,我要对孩子家长负责,我就是以这样的心态去干这个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普陀女足不仅培养出来了以前女足国脚赵丽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运动员,还有以顾丽娟、陆云、徐雯佳等普陀女足姑娘为代表的年轻一代青训教练,她们出自于普陀女足,退役后又全身心投入到普陀女足青训事业中,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传承”的意义。
“金沙江路小学是我足球梦想开始的地方,”赵丽娜谈起小时候的踢球时光,特地谈及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假设没有那一段时间沉下心来日复一日地练习,现在一定会比别人差一些,也不会打磨出后来正确的训练态度。”
对于普陀女足下一个十年的愿景,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局长顾薇玲表示,“希望通过普陀女足的发展,能带动青少年体育全面壮大,在下一个十年,让全区青少年在体育运动的促进下,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