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千岛湖。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供图
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王逸飞)11月30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3年度浙江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该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总得分为87.76,比去年提高1.74,连续12年提升。
该调查由浙江省美丽办委托浙江省统计局民生民意调查中心在全省范围开展,目的是科学评估美丽浙江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反映公众对美丽浙江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调查从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满意度、认知度、参与度和信心度五方面展开。
从满意度各调查分项来看,该省公众获得感为87.08,与上年基本持平;满意度为88.90,较去年提高0.30;参与度为84.29,较去年下降0.22;信心度为86.29,较去年上升0.11;认知度为90.05,较去年大幅上升10.93。
从各设区市得分情况看,2023年总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丽水市(91.11)、衢州市(90.27)和湖州市(88.93)。此外该省的区域差距正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差距从2015年的14.37逐步缩减到2023年的4.56。
而具体到浙江的90个县(市、区),2023年该省所有县(市、区)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首次均超过80,其中超过90的有25个,比上年增加14个。其中杭州建德市(93.11)、丽水庆元县(92.79)、丽水景宁县(92.78)位居前三位。(完)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 如何改善睡眠不足,优化睡眠质量,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医企健未来”睡眠医学高峰论坛上,多位医学专家从倡导睡眠健康、心理、疼痛、儿科等多个专业领域做了学术报告,探讨如何“睡得健康,睡得科学”。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6.5小时。对此,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倡导性目标:从2022年到2030年,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要保持在7到8小时。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表示,睡眠障碍已成为全球常见的精神障碍,每10人中就约有1人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倡导全民睡眠健康,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改善睡眠质量,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加强对疾病的预警信号的甄别,早些发现自己的疾病,及时到医院就诊,获得最佳时期的治疗。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干预中心主任安静从如何判断睡眠质量、睡眠不足等方面,讲解了睡眠不足的危害和特殊的睡眠现象,提出了睡眠时间管理、失眠的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疼痛科主任冯泽国表示,慢性疼痛和睡眠障碍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存在明显的双向关系。一方面慢性疼痛会影响睡眠,而另一方面,睡眠障碍会增加疼痛敏感性、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二者之间往往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完) 【编辑:陈海峰】